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要求,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和推进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4月7日,我校召开2025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党委书记岳艺斌出席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裴忠泽主持。
会上,岳艺斌以《弘扬教育家精神,筑牢教育强国根基》为题作讲话,系统总结了2024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对2025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工作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二要对标对表,全面贯彻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要求;三要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合力。他指出,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学校应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教职工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学识和扎实的作风,争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践行者、先行者,努力为我校高质量转型发展和教育强市、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党委委员、副校长于桂林详细解读了《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实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师德建设行动”的工作方案》,安排学校2025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红官重点通报了数起高校教师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全体教职员工上了一堂深刻的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课。中文系党总支、小学教育与艺术系联合党总支分别分享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创新经验,他们立足系部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为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裴忠泽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以责促行。此项工作不仅是赓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更是培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关键抓手。全体教职工应该深刻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是教师职业精神的灵魂所在。全体教师要始终牢记育人初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切实扛起立德树人责任,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中勇担使命,以高尚师德涵养教育沃土,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创师范教育新篇章。
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各处室系部负责人、全体教职工参加。
我校组织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
2025年巡回宣讲报告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2月27日,我校组织教师在图书馆报告厅观看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2025年巡回宣讲报告会。党委委员、副校长于桂林出席。
此次宣讲活动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宣讲会上,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周荣方,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周树强等6位优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从教经历,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们有的扎根乡村教育,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孩子的希望;有的潜心科研,勇攀高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于桂林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宣讲报告会不仅是一次教育的启迪,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为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观看结束后,与会人员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优秀教师代表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要将这种精神体现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师生互动,都彰显出教育家精神的光辉。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
教师工作部负责人幸书枫表示:“这次宣讲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部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鼓励老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教学方法,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学校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思政部负责人李静表示:“周荣方老师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她通过‘行走一线’开展大思政课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今后,我也要像周老师一样,走出课堂,深入社会,挖掘更多生动鲜活的案例,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