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时间:2023-10-24 阅读量:18次
讲座中,张忠堂教授围绕地方高校教师与科研选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大同非物质文化代表项目和非遗保护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同时结合大同地方文化特色,通过介绍广灵剪纸、左云佛乐、恒山道乐、北路梆子、耍孩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特点、传承现状和文化内涵等内容,让大家意识到我市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及研究挖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张忠堂教授指出,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整个讲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让与会教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文化自信,也拓宽了教师们下一步科研选题的思路。
副校长于桂林在主持讲座时希望广大教师以本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学科专业和地方特色的契合点和突破口,形成系列课题,突破现状,做出富有价值,独具特色的科研课题。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学科与科研优势,切实加强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创新水平,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据悉,张忠堂教授是我校荣誉教授,文学博士,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大同市第十五届政协常委,民革大同市委副主委。现任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院长,专业方向为汉语语法、云冈文化。任职以来,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二五”时期重大出版项目1项、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获得全国微课大赛山西赛区三等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