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 奋力蹚出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发展新路子——2021-2022年度校长工作报告

11.12 / 2022

——2021-2022年度校长工作报告

2022年9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近年来,学校在省委、市委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我省、我市全方位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实现了学校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的发展新跨越。

(一)着力完善制度建设,教育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推动系部二级管理和机构设置改革,逐步建立完整的大学治理制度体系研究讨论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事项,制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与发放方案》和修订完善《学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称量化考核方案》等各类制度20余项。

(二)着力结合市场需求,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发挥百年师范的办学优势,为服务大同、面向全省培养合格小学和幼儿园师资队伍。近年来,紧跟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校教育资源实际,加强专业建设,扩展专业领域,有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12个专科专业。其中,2021年我校新增3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心理咨询和音乐教育;2022年我校新增2个专业,分别是大数据技术和中文,现已全部面向社会招生。切实构建起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为主干,师范类与非师范类融通互补的专业体系,为大同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三)着力强化智力支撑,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作为内涵式建设的重要环节,坚持完善德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集体教研、课题研讨、教学研究成立中青结合、新老帮扶、互帮互学小组,安排过关课、公开课、示范课;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人才引进规划和鼓励办法,鼓励在职教师评审教授、进修博士学位,全方位激发人才活力,现已柔性引进教授7名,兼任我校学术负责人,在专业建设、学术指导、教学提升三个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聘请幼儿园知名园长2名;组织教师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职教周活动,荣获各类奖项20余人;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完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管理体系,连续两年线上线下基本覆盖全体教师参加省国培项目、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培训项目,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招生就业成果显著。

为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发展,共创战略互补、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学校积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投资建成心理咨询、学前教育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训基地;依托市教育局,广泛对接我市周边各类教育集团、幼儿园,先后与我市120余所优质幼儿园和18所小学挂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开展人才共育、课程共建、教学共研、师资共用、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园校联动模式下的高品质实习就业服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定期回访走访合作单位,今年已回访走访111家用人单位,新挖掘、开发就业机会和岗位600余个,并协同大同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顺利举办“创业云中 就业古都”百家企业进校园专场活动。广泛开展网络招聘信息服务与指导,召开线上线下双选会,加强就业信息精准投发,为解决毕业生就业持续发力。连续两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0%以上。

近年来,随着学校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学校招生形势呈现良好态势,2021年,开始扩展省外招生生源地;2022年,招生人数共计2395人,省外生源扩展至山东、河北、陕西、辽宁、甘肃、青海、内蒙古7省。

(五)着力教学科研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学校认真落实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抓好常规管理,组织专升本课程指导和考场送考,专升本升学率呈现良好态势,连续三年升学率保持50%以上。2022年报考1304人,753人达本科录取线,其中21人名列各专业全省前十名,孙丁磊名列体育教育专业全省第一。

为促进我校教职工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坚持以系部为单位开展每周教学教研活动,并组织编写《教科研动态简报》每月1期,切实促进教研活动落实落细落地;严格落实《教职工科研任务指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开通“中国知网”账号,为教师配备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扎实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取得新突破;切实为教师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积极开展省、市、校级课题申报立项工作。近年来,教师出版论著53部,论文320余篇,专利4项,国家级、省级课题6项。

(六)着力推进传承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少年弘扬时代新风、争做时代新人,组织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文化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践活动,如党史学习教育、创建文明校园、大学生素质教育、青马工程等60余次托社团建设、班团会、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媒介,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扩大文化活动辐射范围和提升教育效果。

同时,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媒介作用,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适时地开展谈心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时刻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七)注重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安全防线的精细化。

学校始终把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坚持现行抗疫策略方针,多措并举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实现了校园“零感染”、“零确诊”、零传播”的目标。

学校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两个长效机制,确保安全排查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学校严格执行校处领导、班主任、保安和驻点人员24小时带牌上岗值班制度、校园出入登记制度;完成窗户“限位器”整改加装工作,对校园环境进行无死角卫生清理整治;及时完成“校门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开展了全国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防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等20余场。学校在推进 “平安校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校园食品卫生、拥挤踩踏、人身伤害、火灾等安全零事故。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立足师范、多元发展、内涵建设、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加快推进学校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助推制度建设再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及时补充完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前构想《学校十五五发展蓝图》,切实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校系二级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层级化、立体式的管理体系,辅导员深入系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充分激发系(部)积极性和自主性。结合我校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调整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治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系。

(二)紧密结合经济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再提升。

学校将以专业集群发展为着力点,主动对接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施专业基础再造计划,推进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传统专业现代化升级改造,积极拓展旅游管理、文物修复、社区服务等非师范专业并依托专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通过打造特色专业不断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力争建成扎根大同、服务山西、辐射华北的职业技能型高校。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核心竞争力再提高。

优化人才引育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学术研究领军人才、专业教学急缺人才,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深造读博,切实促进教师讲师德、尽责任、精技能、守纪律、重实效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搭建科教融合平台,引导教师接轨学科前沿,推进科研提质增量;为教师搭建研学平台,加强校校联合培育,组织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鼓励参加山西省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切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抓好抓实升学就业,推进人才培养再提质。

坚持建立以课程引导升学、就业,教学面向升学、就业,机制支撑升学、就业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渠道;积极搭建专升本辅导平台,推进以考促学;继续做好往届毕业生统计工作,积极联系省内外用人单位,扩展学生就业领域和范围,探索订单式培养等就业工作机制,为2023届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择业平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积极发挥我市教育集团、幼儿园的就业实习基地作用,强化协同育人,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推进“1+X”证书职业技能试点建设,从而实现双向良性循环。

(五)紧抓安全工作不放松,促进校园环境再优化。

全面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巡逻把好各类风险关口。坚持24小时带牌上岗值班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舆情监控等重点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放松,坚决预防疫情向校园扩散积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知识、防震减灾专题讲座和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实现校园食品卫生、拥挤踩踏、人身伤害、火灾等安全零事故。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各位同志,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锚定目标不懈怠、脚踏实地加油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主动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精准定位学校发展方向,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内涵式、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共同谱写大同师专的新辉煌!为助力我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