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时间:2025-04-18 阅读量:386次
为总结和展示我校首届“AI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比赛成果,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4月8日,我校举办“AI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比赛成果汇报会。全体教师参加。
会上,思政部教师刘方、赵馨宁,外语系教师任媛媛等三位获奖教师聚焦AI虚拟助教的应用案例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交流。刘方通过AI技术构建“交互式地图”,讲解“十四个坚持”的内容,实现思政课与AI技术的紧密融合;赵馨宁以大同城墙的改造变化为主线,运用雨课堂720度数字全景地图讲解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任媛媛运用AI技术模拟真实对话场景,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沉浸式学习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教学评价环节,获奖教师还展示了AI平台的创新应用。借助“雨课堂”等智能工具,教师可实时获取学生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完成情况及知识掌握曲线,通过可视化分析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点进行辅导。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流程,更让评价结果更加科学、透明。
分享教师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发了现场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些鲜活的实践探索不仅展现了科技赋能教育的多元可能,更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大同大学李为民教授受邀作现场点评。他指出,AI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技术为媒,以育人为本”,教师应立足学科特色,通过持续性学习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路径,在提升数字素养的过程中主动适应智能化教育变革趋势。
此次成果汇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在AI赋能教育的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支撑,书写智能化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