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人才工作部
工作动态查看更多

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深入开展,2025年4月24日,一场以“在逆境中成长”为主题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天镇县博诚蔬菜公司总经理温军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正式受聘为行业导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校科协主席殷旭彪出席活动并为温军颁发聘书党委人才工作部部长校科协副主席、秘书长吴万,学生工作部就业(资助)科副科长、创新创业教研组组长张杰及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活动。

1.jpg2.jpg

温军是新时代青年企业家投身乡村振兴的杰出代表。他带领的天镇县博诚蔬菜公司从县域企业起步,逐步发展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凭借脱水和冻干果蔬产品远销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联合利华、味好美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先后斩获欧盟BRC、美国FDA等国际权威认证,并拥有4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以科技力量重塑传统农业竞争力,打造出中国农业创新的一张“国际名片”。

3.jpg5.jpg

专题讲座中,温军以《在逆境中成长》为题,分享了创业历程中的攻坚故事并与师生进行互动。从技术研发的屡败屡战,到产业扶贫的初心坚守,再到国际市场的破局之路,他以鲜活案例诠释“逆境是重塑价值的熔炉”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制胜之道。他特别提到:青年人要以创新破冰,用利他精神,在平凡岗位书写传奇人生”现场师生跟随他的讲述,共同经历了一场从“破茧”到“腾飞”的震撼旅程。

4.jpg6.jpg

温军的奋斗历程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启示——在逆境中需以信念为锚,以创新为帆。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参会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此为激励,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勇担使命,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书写青春篇章我校近年来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战略,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此次聘任温军为行业导师,标志着我校科协在服务创新创业服务转型发展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查看详情

2025年4月16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正式公布“高等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立项名单。我校教育技术系教师李嘉琦中文系教师侯晓娜牵头申报的两项课题《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能力框架的搭建与培育路径研究》《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分析与学习路径优化》成功获批立项标志着我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实力再获认可。

图片1.png

其中,由李嘉琦领衔的课题《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分析与学习路径优化》,依托教师教学数据与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构建知识掌握诊断模型,致力于破解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教学难题。项目通过分析学生学习轨迹,动态优化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建议,同时推动构建覆盖学生成长档案与教师发展档案的智能评价体系。

图2.png

由侯晓娜主持的课题《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能力框架的搭建与培育路径研究》,立足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师生数字素养协同提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攻关。研究通过构建跨学科、多主体的协同教育机制,探索“互教互学”的数字素养培育路径,旨在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次专项课题全国范围内共立项课题202项,我校两项课题凭借扎实的前期基础、创新的研究设计与显著的实践价值脱颖而出。近年来,我校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先后组织教师赴浙江大学培训,参与国培和省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次立项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

查看详情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活力,2025年4月17日,我校科学技术协会、学生工作部特邀大同青创城、大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同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总经理大同市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会长陈海潮主讲题为《创业“心动力”——每个人都在路上》专题讲座我校创新创业课教研团队40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共同汲取创业智慧。

2.jpg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陈海潮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他凭借在创新创业领域长达15年的深厚积淀,“资源整合者”与“创业赋能者”的独特视角,结合自身丰富的创业历程与管理经验,深度剖析创新创业的层逻辑。从如何精准挖掘市场机会,到低成本创业的实战秘籍;从巧妙避开创业陷阱的策略,到系统规划个人创业行动的路径,陈海潮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创业理论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频频点头。

3.jpg

讲座结束后,仍有许多同学意犹未尽,主动围到陈海潮身边继续交流探讨就创业过程中关心的项目选择、团队组建规避风险等问题踊跃请教。陈海潮老师耐心倾听,一一给予细致解答和专业建议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干货满满,不仅收获了实用的创业知识,更被陈海潮的创业精神所鼓舞,点燃了心中的创业梦想。

4.jpg

此次讲座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与行业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为他们未来投身创业实践注入了强大动力。相信在陈海潮老师的启发下,会有更多学子在创新创业之路上勇敢探索,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查看详情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规建中心”)联合北京创新研究所共同开展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主要聚焦科教融汇、职普融通、高质量就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及相关要求见课题申报指南(附件1)。

二、有关要求

1.课题研究应注重应用性与创新性,注重形成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实施意见、工作指南、课程体系及教材资源等具有操作性、可落地的成果。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均可作为课题申请的依托单位,可以跨区域多单位联合申报进行协同研究。

3.申报单位应具备相关的研究基础,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按时完成项目的研究和交付,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

4.课题承担单位应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并按照要求定期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

5.课题采取规建中心指导、北京创新研究所协调相关单位进行经费支持的方式进行,原则上,课题的研究时限为一年。

6.请各申报单位在登录规建中心官网www.csdp.edu.cn搜索“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登录北京创新研究所课题申报网站www.aaie.org.cn、进入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搜索“课题管家”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完成线上申报,并将一份加盖公章后的纸质版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申报书(附件2)邮寄至规建中心。

7.规建中心收到纸质申报材料后,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申报材料,规建中心与北京创新研究所组织专家采用集中审核、通讯审核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对通过审核且课题经费到位的课题予以立项。规建中心与北京创新研究所共同开展课题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

8.课题研究采取随时申报、不定期组织评审的形式开展,本次申报自20254月启动,申报结束时间另行通知。

三、联系方式

1.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联系人:郭老师,010-66093435 张老师,010-66093463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交大科技大厦15层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邮编:100044

2.北京创新研究所

联系人:葛老师,010-6518116818611610898 张老师,010-6518116818611610871

附件1-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2-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申报书

线上申报链接:http://gjzx.cnerp.org.cn/login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202548


查看详情
政策制度下载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