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时间:2024-12-17 阅读量:44次
为进一步适应我校向职业院校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大同市大数据、文旅、农业、物业等产业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学期小教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标行业标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持续强化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本学期我系教研活动内容
本学期小学教育系召开了学习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参与浙江大学培训的教师分享会、小学教育系学生早晚自习安排研讨会、小学教育系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研讨会、雨课堂应用研讨会、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经验分享会、优秀教学案例观摩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
二、本学期我系教研活动主要特征
(一)聚焦“解放思想,奋力转型”新思路
小学教育系于9月9日下午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奋力转型”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我系参与浙江大学培训的四位教科研骨干教师分享学习心得。
教研会上,赵立宇老师谈到本次培训最大的感悟就是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开放的思想才能看到变化、适应变化。紧扣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本质属性,小学教育系在课程建设中应更注重对接岗位的职业技能课程,加强与周边小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技能;曳玲玲老师讲到教师也要同步培养双师素质,能够做到在真实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真实完成任务。同时要提升数字化素养,达到数字化的协同育人。董文静老师认为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与社会的对接,进行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我校转型发展;王丽娟老师谈到学校的转型发展需要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赛道,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大同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座谈交流中,其他教师踊跃进行提问和点评,系部负责人张主任对每位教师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希望全体教师在党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开拓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建设。
本次教研不仅是一次提升知识技能的活动,更是一场开阔眼界的思想革新。
(二)落实职教改革方案
10月14日,小教系负责人张主任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早晚自习时间科学合理化安排研讨会,教师们积极发言,献计献策,研讨后形成了小教系早晚自习分类、分层次、分班管理的管理方案。
1.早自习普通话领读+英语单词打卡
在充满朝气的校园,早自习拉开了新一天的学习序幕。24级各班以专升本大学语文经典篇目、文旅景点导游词诵读为主要内容,开展普通话社团学生领读活动。教室里,普通话领读声清脆响亮,大学语文经典作品诵读更是书声琅琅,文学气息弥漫。同学们全神贯注,沉浸在标准语言的魅力中。
在此基础上,开展英语单词打卡练习,同学们打开手机百词斩APP,开始了10分钟的单词打卡之旅。每天坚持学习掌握10到20个英语单词,为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科目提前做好准备。
2.晚自习:培养兴趣特长+技能锻炼提升
立足人才多元化培养,将晚自习的传统模式转型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组建丰富的兴趣班,讲课技能培训班、开展精彩的体育娱乐活动,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技能提升提供新的平台,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与成长需求。
通过早晚自习的转型,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水平,还为他们专升本和未来职业发展搭建了桥梁。同时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他们的未来增添了更多可能。
(三)分享转型发展课堂教改经验
11月18日,小教系邀请党委人才工作部孙治国主任分享多年来参加山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宝贵经验,同时,孙主任从声乐专业视角讲解了教师讲课语言感染力提升的方法和技巧,鼓励教师们要弘扬教育家精神,久久为功,成为明星式的教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成才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孙主任分享的宝贵的经验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11月25日,杜丽芳老师分享了基于POA(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法改革。杜老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将POA应用到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尝试解决学生“学用分离”的教学现状;探索构建基于POA的高职大学英语金课建设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参会老师们积极互动,进行点评,并且分享自己所教科目的教改经验。
转型发展,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和新趋势,也展示了我校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来,我系的转型发展仍将继续深化,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