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时间:2025-10-29 阅读量:71次

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以及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艺术教育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本校致力于加强艺术课程的建设,并精心组织艺术实践活动,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充分挖掘其育人潜能,从而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在2025年,本校举办了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环境,确保各项艺术教育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本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做如下详细汇报:

一、艺术课程建设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艺术课程的系统化建设,秉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学校不仅关注艺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补充的课程结构。

专业艺术课程建设: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学校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艺术类专业申报工作。艺术系按照岗课赛证融合的思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增设了与大同本地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又了解了地方文化艺术特色。

特色课程开发:学校充分利用大同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融入云冈石窟雕塑艺术、华严寺壁画等元素;舞蹈课程创编了《梦回·华严》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这些课程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也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学校积极推动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挖掘艺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目标。

二、艺术教师师资建设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美育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艺术教师团队。学校深刻认识到,没有高水平的艺术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因此始终将师资建设放在艺术教育工作的优先位置。

师资结构优化:近年来,学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招聘美术、音乐、设计等专业的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十余人,显著提升了艺术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同时,学校创新师资配置模式,聘请大同大学音乐教授作为行业导师以多种形式带动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这种专兼结合的师资配置模式,既弥补了学校高层次艺术人才的不足,也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良好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搭建了多层次的教师发展平台。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教研培训体系,定期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培训与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通过教研组的小组教研活动,提升艺术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还积极推动艺术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普通课教师与艺术教育教师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了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师资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艺术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将艺术教师的工作量合理计算,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确保艺术教师享有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在评选先进、职称评聘时,艺术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享有平等机会,有效激发了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学校注重提升艺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引导艺术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艺术道路上的合格引路人。

三、艺术教育管理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保障、强化质量监控,形成了科学高效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架构与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亲自负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艺术系等部门协同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艺术教育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艺术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学校建立了全方位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对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跟踪与评估。教务处和艺术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艺术教育课程,严控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计划制定等关键环节,加强常规教学运行管理。学校还建立了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学会议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在艺术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完善了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等学生艺术组织的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指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了艺术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认真组织实施学生素质测评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评,每年两次。任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艺术知识和技能、艺术实践等多个维度对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档案。通过测评,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优化艺术教育提供依据。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活动,将活动参与情况和获奖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好局面。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经费保障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

经费预算与使用情况:学校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年度,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特别是在艺术教学设施建设和活动专项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经费使用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预算,专款专用,加强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从支出结构来看,艺术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艺术教学设施建设、器材购置、活动开展、师资培训等方面,其中对艺术教学设施的投入占比最高,体现了学校对改善艺术教育硬件条件的高度重视。

五、美育设施场地建设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持续加强艺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新建、改造、升级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艺术教学和实践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

教学场地设施: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空间规划,建设了多样化、专业化的艺术教学场所。搬迁新校区以来,学校对琴房、电钢教室音乐教室、雕塑室、产品设计实训室、舞蹈教室、排练厅等艺术教育场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修和设备更新升级。这些场地设施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需求,也为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以舞蹈教室为例,学校配备了专业的落地镜、把杆、音响设备和木质地板,为学生创造了安全、专业的训练环境。此外,学校还设有画室、书法教室等,形成了功能齐全的艺术教学场地体系。

设备器材配置:在艺术教育设备配置方面,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购置和更新各类艺术教学设备。音乐教学方面,学校配备了钢琴、西洋管乐等乐器;美术教学方面,配备了画架、静物、石膏像等教具;设计教学方面,配备了计算机、设计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些设备器材的配置,既考虑了当前教学的基本需求,也兼顾了艺术教育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为提升艺术教学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设施管理维护:学校不仅重视艺术设施的建设,更注重设施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明确各类场地的使用规则和预约流程,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同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负责艺术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艺术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课余时间向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设施的教育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艺术学习需求。

六、美育活动丰富多彩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特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将艺术融入校园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审美素养,感受艺术魅力。

艺术社团活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多种类型的大学生艺术社团,包括合唱团、舞蹈社、声乐、键盘、书画等艺术类社团。这些社团配备有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开展训练和创作活动,成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对艺术社团的支持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提供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必要的设备器材;二是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三是鼓励社团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艺术活动。

校园品牌活动: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校园艺术品牌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广灵手工剪纸进校园、校园好声音、艺术系师生专业汇报等。这些活动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特点,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积极拓展艺术教育空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黄花基地、红色记忆馆、博物馆、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等文化艺术场所,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进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发挥艺术特长,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如到社区开展艺术普及活动,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艺术教育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艺术教育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通过系统规划与持续创新,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管理模式、条件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不断完善艺术教育体系,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努力开创美育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