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时间:2025-04-25 阅读量:68次
各相关单位、个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发挥学术研究与引领作用,促进“家校社共育”的科学发展,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启动2025年度“家校社共建”的系列课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紧密贴合当前社会家校社发展与家庭教育实际需求,开展家校社共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
究。在此基础上,鼓励申报者勇于创新,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以体现专业水平及引领作用
二、选题指南
(一)理论研究
1.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机制优化研究
2.家校社共育中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
3.基于家校社合作的特殊需求学生个性化教育支持策略研究
4.家校社联动背景下家长志愿者服务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
5.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家校社共育数字化平台的实践研究
6.家校社协同提升家长教育胜任力研究
7.家校社协同育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效果评估研究
8.社区参与下的学校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9.家庭、学校与社区互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分析
10.家校社共建中的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
11.基于家校社合作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家校社联动机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1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社区环境中的融合策略研究
14.家校社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15.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社沟通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二)模式创新
1.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2.新时代家校社共建共育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
3.基于互联网的家校社共建模式创新与实践
4.家校社联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XX地区为例
5.家校社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效果评估
6.社区资源融入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7.家校社共建共享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8.家校社合作中的模式创新与角色定位
9.家校社协同教育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施路径
10.基于家校社合作的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创新
(三)实践探索
1.幼儿园家校社协同模式下儿童早期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2.基于社区咨源的幼儿同家校共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3.幼儿园家校社合作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4.培养幼儿阅读习惯与家庭阅读氛围营造研究
5.促进幼儿积极情绪发展的实践探索
6.增强幼儿文化认知与亲子情感的策略研究
7.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家校社合作模式研究
8.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特殊儿童教育支持体系构建
9.小学阶段家校社共建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证研究
10.家校社联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路径探索
11.基于学科教育的小学家校社合作机制研究
12.基于经典文学阅读的小学生心理调适与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13.数学思维训练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及学习自信心的影响研究
14.英语情境教学促进小学生跨文化交流心理适应与积极心态养成研究
15.趣味休育活动对小学生用队协作心理及白我认知发展的作用研究
16.科学探究实践培养小学生好奇心与心理韧性的策略
研究
17.初中阶段家校社共建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18.家校社合作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效
果评估
19.以社区为依托的家校共育模式构建与实践
20.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初中生情绪管理与心理自助能力
的实践研究
21.数学项目式学习对初中生学习压力应对及思维自信
的影响探究
22.英语戏剧表演促进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文化包容心态的研究
23.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问题解决思维与心理抗逆力的探索
24.化学探究活动中初中生科学精神塑造与心理健康维护研究
25.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对初中生价值观塑造与心理成熟度的影响研究
26.历史人物故事引导初中生挫折应对与人生规划心理的策略研究
28.家校社协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9.基于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家校社共建模式创新
30.学科教育与家校社合作模式的整合与优化
31.名著阅读在高中生心理成长与自我认同构建中的作
用研 究
32.数学竞赛训练对高中生竞争心理与抗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33.英语学术研究性学习提升高中生国际视野与心理调适能力研究
34.科技创新活动中高中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研究
35.化学前沿知识拓展对高中生学习动机与心理韧性的影响研究
36.生物多样性研究培养高中生生态意识与心理健康的探索
37.政治议题过论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与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研究
38.历史文化传承教学促进高中生文化自信与心理和谐的实践研究
39.地理研学旅行对高中生环境适应心理与综合素养提升的研究
40.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校社三方沟通协作的实践与挑战
(四)专题研讨
1.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大学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2.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协同指导机制构建与教师作用发挥研究
3.马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的大学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4.基于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马哲课程大学教师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学教师引导学生心理调适的策略研究
6.家校合作视角下大学心理教育教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模式研究
7.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体系在师范类院校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8.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10.基于0BE理念的师范专业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构建研究
11.线上线下融合的马哲教育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研究
12.大学教师在家庭教育讲座中的角色定位与教育内容优化研究
13.师范类大学生教育情怀培育的激励机制研究
14.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15.马哲教育中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16.家校社协同育人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发现与干预机制研究
17.高校辅导员运用家校社资源助力学生学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18.基于家校社联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9.家校社协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推进策略研究
20.高校学生工作中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路径研究
21.家校社共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
22.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研究
23.基于校家社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24.家校社协同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25.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推动社区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26.家校社联动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与引导的策略研究
27.高校辅导员在家校社协同中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28.家庭教育背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高校干预策略研究
29.基于校家社共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共建与共享机制研究
30.高校学生工作中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31.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32.高校辅导员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大学教育观的方法研究
33.家校社联动模式下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化路径研究
3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对大学生学业预警的影响
三、申请人条件
(一)课题申请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中级职称、科研机构申请人需具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
(二)课题申请人在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没有在研或未完成结项工作的课题。
四、课题经费来源
课题研究经费自筹
五、课题完成时限及成果要求
(一)课题完成时限。一般为两年。课题申请单位(个人)需组建课题组,按照时间点推进工作,确保按时交付科研成果。期间,需参加学会组织的课题申请工作汇报及评审会,按照要求提交研究进展报告。未按时限完成课题的,将取消课题结题资格。
(二)课题成果要求。结题时可提交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或专著等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在公开发表、出版或内部呈送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注明“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 2025 年度课题”字样(含课题名称)。获准立项的《课题申报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文本,申请人应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最终顺利结题的课题组将会获得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印发的课题结题证书,课题组负责人所在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还可以被优先推荐参与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协同育人点单位的遴选。
六、申报和评审
(一)申报期限。2025年3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数量。每位申请人仅限申请一项课题。
(三)申报材料。
1.材料内容:《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2025年度课题申请书》。请严格按照要求填写。
2.材料格式:电子版,一式两份,一份为word格式(不需要签字盖章),一份为pdf格式(需为经过签字盖章的扫描件)。
3.材料提交:请申请单位(个人)在2025年4月30日17:00之前将申请书提交邮箱:并在邮件主题注明“学会2025年度课题申报”字样。
(四)课题评审。
课题申报结束后,学会组织立项评审工作。评审程序包括初审、二审、终审和公示。初审由秘书处负责,二审由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终审由学会课题专家组负责,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此次课题申报不收取评审费和管理费,评审结果将在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官网予以公示。
七、咨询方式
联系人:陈燕青
联系电话:18634379880
微信:18634379880
邮箱:sxitiyxh@163.com
《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2025年度课题申请书》和《汇总表》请与陈燕青老师索取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