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时间:2025-04-09 阅读量:47次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社会服务能力,丰富市民假期文化生活,清明期间,我校学前教育系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合大同美术馆共同开展“非遗传承,文化赓续”社教活动。此次活动以“党建+志愿服务+产教融合”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扭扭棒和皱纹纸非遗手工艺制作”为载体,组织党员师生带头服务社会,弘扬志愿精神,实现“实践育人”与“文化惠民”双提升。
活动中,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扭扭棒和皱纹纸造型技法、儿童沟通技巧等专业知识,设计“清明花卉系列”制作课程,面向100余名市民开展手工艺教学。通过“一对一指导、亲子协作体验”等形式,帮助参与者完成作品50余件。
本次活动紧扣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和非遗传承特色,积极构建“三结合”实践育人体系。志愿者们将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清明节祭扫先烈、孝亲感恩等文化内涵融入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做一朵花,讲一个故事”互动环节,讲述大同红色革命历史,引导青少年在手工制作中感悟家国情怀;将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亲子家庭设计分层教学方案,低龄幼儿提供“感官体验式”引导,成年人增设“创意设计挑战”,有效增强了市民的参与度;将志愿服务与长效育人相结合,学前教育系积极探索与大同市美术馆共建“校-馆-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定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公益课堂,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
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同日报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在党建引领共促传统文化社会教育创新的社会效应和育人效应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市民的好评。未来,我系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以社会服务为抓手,推动更多专业课程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厚植家国情怀、扎根幼教事业”的新时代教育工作队伍注入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