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阅读

探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微视频促教学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3-05-20 阅读量:38次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让劳动教育在高校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2023年春季我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主要目的是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来进入社会,能够积极参加工作,自力更生,奉献社会。为推进《劳动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2023年4月10日下午,自然科学部组织系部任课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专项教研活动,活动由系部负责人李志远主持

针对第一波上《劳动教育课的十七个班级的理论课临近结束,就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结合教务处的提议,最后决定采用“理论测试(闭卷考试)+劳动实践”的模式,论考试和劳动实践各占50%,理论测试由自然科学部组织,实践成绩由学生所在的劳动部门考核,最后两部分成绩汇总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另外,为反映我校落实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进展情况,反映我校在《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同步完成《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征集优秀课程视频的工作,老师们一起分析了征集内容的要求,探讨录课的章节内容及方式、时长等,群策群力,最后确定下来由两名教师参与录课,每人时长大致在三到五分钟之间,再穿插一些学生实践劳动的场景,充分体现我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动手实践”的重要措施,推进“数字赋能”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

通过本次教研会的探讨分析,自然科学部的老师们在初次任教的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将对接下来要进行的第二堂《劳动教育》课的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后续老师们还会继续研读教材,讲好理论,结合配套的视频素材,运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让榜样的故事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劳模和工匠的精神去激励每一个大学生,真正的让我校的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最伟大,通过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好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

文字:张菊芳

照片:夏阳

初审:李志远